2017/07/02  因信稱義 羅馬書第五章1節 周學信老師

Post date: Jul 14, 2017 7:57:55 AM

今年是宗教改革運動五百年,聖道堂這個名稱,可以回溯到改革運動的信仰之根 – 宣講話語。講桌放在講台的正中間,正是強調話語的宣講,強調為讀聖經,話語宣揚。重要的不是詩歌或是其他的、而是神的話語,因此教會被稱之為聖道堂。德國改教家馬丁路德寫的95條論綱,是做為學者的探討與研究。其實這和贖罪券的問題有很直接的相關。贖罪卷的問題和建堂有關係 - 聖彼得大教堂的興建需要大量的資金。羅馬教會有三層天的世界觀 - 相信有天堂與地獄、中間還插入了「煉獄」,人需要經過煉獄火的潔淨,才得以進入到天堂;而贖罪券,可以縮短人在煉獄的時間。因此當時天主教使用這個方式來吸引人買贖罪券。馬丁路德引用羅馬書來挑戰教會其實路德沒想到這會帶來這麼大的騷動,95條論綱被印刷商拿去印、散發出去,很多人都覺得95條論綱是對的,而帶動了整個宗教改革運動。今天新教慶祝宗教改革五百周年,但羅馬教會卻認為這是教會的分裂 - 不應該拿來慶祝。

誰可以被稱義? 

唯有不做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為義。是誰才是被神所接納的? 神只是稱「罪人」為義,這是顛覆的信息,「罪人」很容易被了解,是不像神的人;但卻很難被承認。在我們頭腦清楚的時候,我們承認我們不像神,不僅不像神,保羅更進一步說,我們是與神為敵的。 應該要過聖潔的生活、我們卻過糜爛的生活。應要尊榮父母、我們卻反對父母。神說是,我們卻說不是。神說不是,我們卻說是。只是,神稱罪人為義,要被稱義,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而不是一個義人。面對真相需要極大的勇氣,包括朋友、家人、指出我們生活的弱點,我們就不舒服。要承認自己有罪,亦不容易。現代有更多替代語言來描述罪 - 例如: 原生家庭、短處、缺點、神經質、不健康、軟弱、看不清楚 – 這時代用一些心理學的話來減輕罪。奧古斯丁懺悔錄當中說明、他犯了和女孩同居的罪、去偷梨子,同時在犯罪裡面享樂 - 這些都凸顯人罪的根性。說人都是百分百的罪人,不能是佈道會恐嚇人進天堂的用處,重要的是 - 不承認自己是罪人、就無法被稱為義,神要稱罪人為義。

沒有義人

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地位高如英國女王,生下來就享受各種資源,但她也是個罪人;妓女、家庭主婦、台北市長、台灣總統、總書記、各樣的人都是罪人,都需要神的福音。而神要稱正是要稱罪人為義。不做工還可以得到獎賞? 這是世界無法接受的概念。世界的規則是要做事,才能夠得到獎賞,要有好成績、表現,才會得到獎賞。當工作有成就的時候、老闆給年終獎金;教會推讀經,也有這種觀念。讀經可以送ipad,讀經也可以有獎賞,這是人的觀念。 但是神的遊戲規則和人的遊戲規則很不一樣,神不是按照我們的成就稱我們為義。做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神卻白白地稱不做工的為義,「不必為了良心責備,以為自己真不配;主只要你放棄自力,完全靠賴祂恩惠。」神絕對沒有欠你,祂稱你為義。

因信稱義

1.稱義的信、重生的

2.得救之後依靠神、抓緊神的信

3.恩賜性的信

信主耶穌基督、信祂,祂的義就歸在我們身上,信心的本身是有內容與對象的,沒有的話就是妄信。信的對象,不應是福音小冊的概念、也不是活動的內容,而是主耶穌基督本身。不單同意耶穌可以救我、同時依靠主耶穌基督,生命的委身 - 把生命完全交託給神。從理性上可以很容易接受耶穌、但是實質上,就是無法完全把生命交託給祂。正如同新人走上紅毯,那是在神和人之間立約的意涵。不管是風災、地震、海嘯、暴雨,無論如何要在一起,這是彼此委身的概念,不單僅是認識,還有更深的交往。生命的委身、把自己放在神的面前,當我們願意信祂,基督的義就歸在我們身上。

--未經講員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