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13 從《約伯記》學習    約伯記全   汪群從長老

Post date: Sep 5, 2017 6:53:14 AM

    我們受到時空限制,從人的角度看事情,常會做一些「虛空的虛空」的事。有時甚至會像約伯和他的三位朋友,為他們不明白而自以為了解的事,爭辯到「愛」不見了,同情心與友誼也幾乎失去。神創造時空,超越時空,從神的角度看事情,許多時候和我們從人的角度看事情,相當不一樣。

   〔伯1~2〕所記載發生在耶和華面前的事,約伯和他的三位朋友並不知道。然而,《聖經》告訴我們:

*撒旦想要挑戰的是神的治理,質疑人敬畏神的動機。撒旦是控告者。控告約伯的「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不是因為約伯正直、敬畏神,乃是因為神賜福約伯,保護約伯。一旦神移去那些,約伯會棄掉神。約伯受到試探,「苦難」突然來臨,他家裏的牲畜、僕人、兒女都死了。然而約伯的反應是:「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1:21)。」

*約伯所以受苦,是因為撒但的攻擊,想要誘使約伯離棄神。不過這事仍然是

經過了神的許可和限制:

(1:12)耶和華對撒但說:「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於他。」

(2:4-6)撒但回答耶和華說:「人以皮代皮,情願捨去一切所有的,保全性命。祢且伸手傷他的骨頭和他的肉,他必當面棄掉祢。」耶和華對撒但說:「他在你手中,只要存留他的性命。」

    約伯即使自身陷在極端痛苦中,身上長滿了毒瘡,連妻子都要他棄掉神,死了罷!(2:9) 他仍然堅持從神手裏得福,不也受禍麼?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以口犯罪(2:10)。

約伯和三位朋友都敬畏全能神,不過三友不知道約伯受苦是禍首撒但的作為。不同的是約伯相信自己的正直,他寧願死去,要不就要與神爭論。三友起初聽說災禍臨到約伯身上,各人就從本處約會同來,為他悲傷,安慰他。他們同他七天七夜坐在地上,一個人也不向他說句話,因為他極其痛苦(2:11-13)。約伯一旦開口,他的朋友忘了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頭卻為醫人的良藥(箴12:18)。他們打算安慰約伯,卻沒能從約伯的角度思想;只是把他們自己的看法,強諸加於約伯身上。認定或是約伯,或是他的子女犯了罪,才會受到如此懲罰,這引來了〔伯3~31〕三個朋友與約伯的對話、爭辯。三友並且認為約伯不可以與神理論,因此在爭辯中,他們自以為是的為神發言,並且由同情約伯,轉為責備他,使得約伯苦上加苦。

    然而約伯雖然經歷「苦難」與朋友的責難,卻沒有離棄神;後來,他了解到神的旨意不能攔阻,他親眼看見神,這使得他厭惡他的言語,在塵土與爐灰中懊悔(42:2-6)。雖然許多事他仍不明白,約伯敬畏神,憑着信心順服,接受神的旨意。他認罪自責,不但沒有讓撒但的計謀得逞,約伯反而在神裡面得着滿足,神也在他身上得着榮耀。

    耶和華對約伯說話以後,就對提幔人以利法說:我的怒氣向你和你兩個朋友發作,因為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為自己獻上燔祭,我的僕人約伯就為你們祈禱。我因悅納他,就不按你們的愚妄辦你們(42:7-9)。三友認罪,獻上燔祭贖罪;約伯原諒了他的朋友,為他的朋友祈禱,耶和華就使約伯從苦境轉回,並且耶和華賜給他的比他從前所有的加倍(42:10)。神賜福給約伯是神的恩典。    撒但使用「苦難」試探約伯,結果是直到如今,許多受苦的人反而從《約伯記》學習,得着安慰。我們都是罪人,都會犯罪。不過耶穌告訴我們,「苦難」並非直接與「罪」的輕重掛鉤;(路13:4-5)從前西羅亞樓倒塌了,壓死十八個人;你們以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嗎?我告訴你們,不是的!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因此重要的是,我們要悔改,相信耶穌基督的救贖,才能得着救恩。我們求告神,耶和華必拯救。

    然而「苦難」只不過是撒旦所使用的技倆之一。彼前5:8 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今天撒但仍然針對神治理的法則,不斷的挑撥人與神的關係,挑戰人敬畏神的動機,用不同的方法--色情、名利、驕傲--引誘人離開神。《約伯記》清楚顯明神掌管宇宙萬物的主權。教導我們人與神之間正確的關係,是建立在神權能的恩典,以及人對神的信靠和順服之上。

    我們或許從《約伯記》學了一些,然而「苦難」本來就是一門很難面對,也很難學習的功課。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要在對神旨意的了解,對我們自己自我和有限的認識,以及我們信心和順服的長進上不斷地追求,以榮耀神和享受神為人生的首要目的。

    遇上「苦難」時,要知道「苦難」是真實的,我們相信神就是愛(約壹4:16),神會護理,帶領我們前面的道路。我們就可以藉着讀經禱告,在大難之中,蒙了聖靈所賜的喜樂(帖前1:6),存着感恩的心,信靠順服神,經歷神所賜的平安。

    我們想要去安慰身處「苦難」的朋友的時候,必須記得要從「愛」的角度去關心在「苦難」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