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4 因為...所以... 詩篇146篇  蟻安廷傳道

Post date: Jan 16, 2018 1:19:44 AM

        在生活中,小至日常瑣事,大到人生大事的抉擇,常出現「因為⋯⋯所以⋯⋯」的句型,反映了我們認為人事物的合理關係該是什麼。而在信仰上也有一套自己的「因為⋯⋯所以⋯⋯」,這樣的邏輯關係往往也主宰了我們如何看待聖經。

        詩篇146篇不斷出現「讚美」這兩個字,屬於「讚美詩篇」。若用「因為⋯⋯所以⋯⋯」來看,我們可能會問:因著什麼原因,所以詩人要讚美上帝?這又是誰在怎樣的情境下寫成的?合理的推測是因為詩人親身經歷上帝的美好,才寫出一句句的讚美之詞,有可能是在大衛或所羅門作王時,因為順境中的讚美,理所當然。

        但種種跡象顯示,這篇詩篇的成書年代應該是在以色列亡國、人民被擄之後,代表這並不是順境中的產物,而是當流離失所,看不見未來時所寫。不但如此,在主後70年聖殿被毀之後,這更被放入猶太人每日的禱告裡頭。為什麼他們能日復一日地繼續讚美?

        或許用「因為⋯⋯所以⋯⋯」來解讀詩篇是選錯了方法,因為理性本來就沒有辦法掌握詩歌的世界,反而該去欣賞與琢磨經節背後的涵意。其實詩篇146篇不斷提到上帝的名字,指出耶和華配得讚美的三個重要面向:

        首先,他是創造與守約的耶和華(5–6節)。起初的一切都是藉由上帝的話語而被造,而他也是與人立約的主,是「雅各的上帝」,主動與人建立關係。他更「守誠實,直到永遠」,就算人離棄和背叛,但他依然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 第二,他是救贖的耶和華(7–9節)。上帝看重有需要的人,主動施行拯救,而最終在耶穌身上彰顯出來,帶來了生命和靈性上的救贖。第三,他是永遠為王的耶和華(10節)。雖然面對困境,似乎看不見盼望,但這一切都不能、也不該使人放棄,因為無論是順境或逆境,上帝都坐著為王,直到永遠。

        這篇詩篇向我們述說著耶和華的所是,他是「自有永有的」、也是創始成終的主。一次又一次地提到上帝的名字,不斷提醒我們,從亙古到永遠,他從不改變。而面對這位上帝,我們當有的回應是向他讚美(1–2節)。而讚美不單是順境中的回應,更應該是生命的一部分。

        「英文聖詩之父」以撒.華茲(Isaac Watts)創作了I’ll Praise My Maker While I’ve Breath(「有生之時我要讚美造我的主」),這首聖詩的最後這麼寫道:

        My days of praise shall ne’er be past, / while life, and thought, and being last, / or immortality endures.

    (生命和思想存在時,讚美歌聲永不休止,頌歌不輟,萬世悠揚。)

        我們相信,不單是在活著的時候要讚美,當我們回到主面前,仍舊會繼續讚美, 與所愛所思念的人,在新天新地一同頌唱讚美之歌,永不止息。